互鉴书院
版权所有©互鉴书院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局原局长
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太湖文化论坛发起人之一、著名文艺理论家。1969年参加工作。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美学专业。文学硕士。历任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盐厂子弟中学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副主编,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局长。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太湖文化论坛秘书长,法人。2007年受聘四川大学名誉教授。2009年参加第四届生活品质全国论坛。现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发表专著《自然美论》、《自然——人类心灵之母》,发表文集《批评无须忏悔》、《当代科技革命与艺术格局变革》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发表论文《控制论基础理论与美学基本问题浅识》、《社会主义文艺审美理想与当代文艺》、《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思考》、《“纯审美论”是科学的美学吗》、《崇高,社会主义文艺的美学追求》。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国传播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家
熊澄宇,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责任教授,上海交大访问讲席教授。专业方向为跨学科战略研究。
主持创建清华大学传播系、参与创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长期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网信办十四五网信总体规划咨询专家,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委委员,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原会长、四川大学文
曹顺庆,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国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公开课负责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美国普渡大学A&HCI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 Culture客座主编,英文国际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主编,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办英文国际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主编,《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集刊)主编,《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英文专著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由 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2013出版,代表作《中西比较诗学》被译为俄文在莫斯科出版社出版,主要中文论著有:《中外文论史》、《东方文论选》、《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比较文学教程》、《比较文学学科史》、《中华文化》、《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奖、四川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多个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如:European Review(《欧洲评论》A&HCI期刊)、Orbis Litterraum (《世界文学》A&HCI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 Culture(《比较文学与文化》A&HCI期刊),以及在国内学术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儒家文献集成《儒藏》主编、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
舒大刚(1959—),重庆秀山人。吉林大学史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国学、中国儒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曾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中国孝经学史》(成果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家文献学研究》(已经完成三卷本《儒学文献通论》,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际儒学联合会2004年规划项目“历代学案”(已经完成《中国儒学通案》10种,由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已出版3种22册)等课题。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着10余部。在“国学”体系构建、“国学”教材编撰等方面,颇有新意。
目前正主持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已出版“史部”274册),任首席专家兼总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已出版120余种),任首席专家兼总编纂;贵阳孔学堂重点项目“大众儒学”系列发起人,并担任主编。
一、主要兼职:
1、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三届理事兼学术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中国孔子基金会第五届理事、学术委员,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
4、文化部孔子文化奖评委
5、(台湾)“唐奖”推荐专家
6、岳麓书院“国学大典”评委
7、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
8、四川省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二、研究领域
1、历史文献学(先秦文献、宋代文献、儒学文献)
2、中国儒学
全国新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男,1939年12月25日生。重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研究所所长,1999年增列为文化与传媒方向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校报记者、编辑。1979年参加筹建四川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1年9月起一直在新闻系任教,主讲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名记者研究、新闻采写研究等课程。已公开出版的专著有:《新闻采访艺术》、《新闻写作艺术》、《郭沫若与报刊宣传工作》、《新闻采写研究》、《新闻知识》(合著)、《实用新闻学基础》(合著)等;主编或参与主编的著作有:《大众传播研究》、《大众传播论》、《新闻采写手册》、《实用广告学基础》、《四川大学新闻系十年》、《实用广告学丛书》、《成都大词典》、《新闻教育探索》、《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等。《郭老与报刊》一文获四川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90年1月,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新闻出版工作者称号。1993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项目、署名第三)。1997年,又以加强与社会联系、发展新闻教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项目、署名第一)。1998年,任第一主编的《报业经营管理学》和2000年任第一主编的《新闻传播百科全书》,两次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曾先后担任中文系新闻教研室主任、新闻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新闻学院院长。现被国家教委聘为全国新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被选为四川省新闻学会副会长,并被中共四川省委聘为四川省舆论研究小组成员。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
王岳川, 四川省安岳县人,1955年9月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任职于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以来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北京书法院副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当代中国书法“文化书法”理论的创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2019年10月12日,书法作品在韩国荣获“韩国世界书艺双年展金奖”。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蒙城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挂职)。博士,研究员。2009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心文化资源与资产评估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约研究员。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理论、文化与经济研究。主要著作《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专著,2013年),《第一层级复合产业哲学—以杜仲橡胶资源培育复合产业研究为例》(专著,2014年),《县域文化场馆发展报告》(合著,2012年)。承担的课题主要有跨学科、跨行业合作研究“生态城市与文化”、“杜仲橡胶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等。其合作研究代表作《生态城市绿皮书》、《杜仲产业绿皮书》,成果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参考方案,相关参与合作研究成果列入国务院办公厅发2014(68)号文件,支持发展杜仲木本油料产业。主要论文有:《论和谐管理》(第一作者,2008年),《以人为本与柔性管理》(独著,2008年),《论价值与真理的互渗、互动与统一》(第一作者,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马克思主义视阈下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研究》(独著,2014年),《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作者,2015年)等。获得的奖励有:2010年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一等奖,2015年第六届“优秀皮书奖”二等奖。出版图书《企业文化软实力新论》、《县域文化场馆发展报告》。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四川宣汉人,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字创意实验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主要从事艺术管理、审美经济、文化创意的理论研究和艺术批评、美术策展、影视制片、演艺制作的文化实践,出版专著7部、译著3部、编著5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入选浙江钱江特聘专家、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安东国立大学韩国文化产业学院教授、世界童子军Jamboree组织
金時範 (金时范, Si-Bum KIM ),现任安东国立大学韩国文化产业学院教授 (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曾任延世大学总校友会国际分科委员会常任理事、韩国青年协会国际科长、韩国创意内容振兴院内容代理商业学院主任教授、中小工商业者希望基金财团主任韩国地域文化学会主席等,现任第25届世界童子军Jamboree组织委员会Jamboree运营组部长。出版『创意和胆量20代以社长成了』(共同执笔, 靑朝社 )、『2012年角色行业白皮书』(韩国创意内容振兴院 外部作家参加)、『韩国未来报告』(国际未来学会 共同执笔, 教保文库)、『2016 庆尚北道安东市中区洞城市再生活圣化计划文化影响评价研究』(共同执笔, 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
教育部“长江学者”、哈佛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
宁强,1962 年 5 月生于四川,1997 年 6 月毕业于哈佛大学美术系,获博 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地亚哥)美术学院、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 康州学院艺术史与建筑研究系等单位,讲授亚洲艺术史,并担任亚洲艺术收藏展 览部主任,策划中国、韩国、日本当代美术展览 20 多个/次。2006 年起,受聘为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 年起,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历史学院任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至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国专家组成员、四川
蒋晓丽,女,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国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新闻学博士点创点人,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访问学者,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专家。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新闻传播学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理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闻传播学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符号与传媒学会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研究委员会负责人、中国舆论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第九批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符号与传播、传媒与文化、网络与新媒体、公共传播等方向的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权威及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持多项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多项成果获教育部、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担任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特别委托、一般项目及教育部、省级重大、重点及一般科研项目13项;作为西部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领军学者,所领衔撰写的对策报告,有6篇被省部级主要负责人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长期从事新闻编辑、传媒与文化、文化产业等方向学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
李康化,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华文化传承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化企业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副主编。曾任中共上海徐汇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化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顾问。浙江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咨询领域:文化消费与市场营销、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第六届
周啸天,男,1948年5月生于四川省渠县城关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理论研究,创作及鉴赏。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
《唐绝句史》1987年由重庆出版社初版,被程千帆等专家认为是建国后分体诗史研究的开拓之作,后于1998年、2005年两次增订再版。此外专著还有:《绝句诗史》,《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完成了从诗歌专史研究到通史研究的延伸。
1981年参与《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的写作,此书荣获国家优秀图书奖一等奖,是全书撰稿最多、被该书责编著文赞许为贡献突出的作者。此外,个人编著有《诗经鉴赏集成》《楚辞鉴赏集成》,《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并著有《诗词赏析七讲》《诗词创作十日谈》《周啸天谈艺录》等。以上著作在海内外发行,均有广泛影响。
其他著作有:《史记全本导读》《楚汉风云录》《雍陶诗注》《周啸天选集》等。
2004年出任《邓小平与四川》(八集文献专题片)总撰稿、执笔人。该片作为邓小平百年诞辰献礼片,至今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滚动播出。
2005年诗集《欣托居歌诗》出版,作家王蒙在《文汇报》发表文章,赞为奇书。
2010年以《玉树》等作品,获《诗刊》首届年度诗词奖(第一名)。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2014年以《邓稼先歌》获华夏诗词奖一等奖(第一名)。同年,《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2015年中共渠县县委、渠县人民政府授予“宕渠之子”称号。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南
宋志辉,男,1964年7月出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委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周边外交问题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成都市政府驻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凤凰城)办事处主任。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翻译家,当代艺术策展人
康书雅,文学博士,四川大学副研究员,翻译家,当代艺术策展人。主要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文学空间,及其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叉领域;长期关注并推动西南地区学者、作家和艺术家的理论研究及创作实践。
学士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哲学专业,分别跟随大卫·霍伊(David C. Hoy)教授和罗伯特·戈夫(Robert Goff)教授学习认知史、宗教哲学。硕士及博士就读于四川大学(SCU),古汉语文学专业,先后师从先秦研究学者刘黎明教授,及宋代诗学和禅宗研究学者周裕锴教授。曾任教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和波鸿大学,教授硕士课程。
论文写作方向为地域美学,主要聚焦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艺术文化生态。近期出版物包括:专著《文化铺就新丝绸之路》(即将出版,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21年),讨论新丝绸之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和艺术机构的政治经济;论文《郭璞<江赋>中的地理嵌入性》,收录于由罗伯特·塔利(Robert T. Tally)主编的《文学空间研究》一书(即将出版,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022年);杂志专刊《咖啡评论:中国川渝诗歌与艺术》(X出版社,2021年)。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人文中心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主要从事艺术理论批评与文化研究工作,学术兴趣集中于艺术学理论、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出版著作(含合著、编著)25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近200篇。
家发改委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原主任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教授。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曾长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事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产业经济与政策、服务业等。
历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司长级)、国防动员研究中心主任(正司长级)、中国市场出版社社长、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正司级)。
现任三亚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MBA特聘导师、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
作为起草小组成员,直接参加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研究起草工作。主持国家有关部委课题研究20多项、各级地方政府委托及招标项目60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三亚市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 、福布斯中国25位最具潜力的
腾讯研究院秘书长、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
任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版权协会网络游戏版权专委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曾任职于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2011年至今,任职于腾讯公司,担任腾讯研究院秘书长。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知识产权、数字文化产业、互联网商业生态演化、互联网商业竞争等。主持国家部委委托课题: 国家版权局:2016年-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中英文版)、文化与旅游部:2018年《中国网络文艺前沿趋势及企业社会责任》。发表博士论文:《中国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研究》,获 2016年知识产权优秀博士论文。发表期刊:“互联网五十年转折点,共塑数字社会治理新格局”,载《大数据时代》,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从<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看互联网新技术的治理”,载《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0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从优化环境入手加快发展网络版权产业”,载《中国国情国力》,2017 年第 5 期,第一作者、“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修改建议”,载《知识产权》,2016 年第 6 期,第二作者等。报纸发表:“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解读”,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4月29日、“网络版权产业缘何高速增长”,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5月3日。
世界研学组织主席、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成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旅游管理专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专业博士生导师。连续两届上榜“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四川大学中国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执行主席;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长。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来也股份,证券代码:833973)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四川王岗坪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先后主持了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主持了6个国家及省级标准的制定。现已出版《休闲度假研究——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之路》《东道主与游客:青藏高原旅游人类学研究》《景区升级与服务质量管理》《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与惠及民生包容性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等行业专著16部。杨振之教授论文成果丰富,《特色小镇:思想流变及本质特征》一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在旅游学刊、民族研究、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SSCI),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SSCI),Tourism Economics (SSCI),Transactions in GIS(SSCI)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先后获得“棱柱体单桩隐形生态屋”“圆柱体单桩隐形生态屋”“一种多构件可移动式全景观生态屋”等8项实用新型国家专利,4项外观设计国家专利和“太阳神鸟杨申模型的国家公园统计网上直报系统V1.0”“太阳神鸟杨申模型国家公园评价软件V1.0”等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杨振之教授拥有20余年的旅游规划、策划、项目论证的经验,主持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国务院1+9规划之一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四川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旅游专项规划》、“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诞生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阿拉善沙漠详细规划等1000余项重大、精品策划规划。作为学者和企业家,杨振之教授于2002年锻造了“来也”品牌,2015登陆新三板,成就了“旅游全产业链集成服务第一股”,成功主导了四川石棉王岗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贵州桐梓水银河景区的投资、开发、建设。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
李后强,男,汉族,1962年8月生,博士,1992年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1993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共十五大代表,省政协十二届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委“新时代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负责人和首席专家,成都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眉山地区行署专员助理,四川省仁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七、八、九届委员,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顾问团第二、三、四届顾问,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一、二届主席,全国青联七、八、九届委员,四川省青年联合会九、十、十一届副主席。
1992年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甲类),1994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协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1995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环境类);1995年、2000年分别获中国图书奖,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3次,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主持和完成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50多项,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国内重要报刊和出版社发表论著800余篇(部),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出版论著50多篇(部)。在非线性系统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文化产业、科学哲学、政治学、政策学等方面有较多研究。多次出访讲学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地区。
曾担任美国《物理学评论》、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及《物理学报》等20多个国际刊物审稿专家。2013年任美国《财富》全球论坛顾问。现兼任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六届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财政政策研
傅才武,1966年8月生,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博士、二级教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名家,武汉市文史馆员。
兼任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第八届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先后3次次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9,2013,2018)。2次担任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主持人和国家科技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主持人(2015,2017)。1次担任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2020)。
近年来,发表有关文化政策、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领域的论文100多篇。著有《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合著)、《中国文化市场与消费研究》、《中国文化市场的演进与发展》、《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合著)、《艺术经济学》(合著)、《文化体制改革》、《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等著作10多部。
近年来,主持和撰写了98份政策研究报告并被采用。2013-2014年参与起草《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2015年参与起草《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2015年参与起草《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 “十三五”时期全国文化发展改革规划》。2016-2019年参与起草讨论《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
2016年获评“武汉大学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8年被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近年来先后8次获得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优秀成果奖,专著《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系列论文《文化行业绩效困境与改革策略研究——以公共图书馆行业为中心的考察》,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
中国商业联合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
北京交通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导,2012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名师学者,中国商业联合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文化部试点项目广东创意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中华书画协会副主席,北京领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育部、财政部、中宣部(国家文改办)、社科院、建设部等跨部委国家文化产业重大攻关项目、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军科院、人事部、中宣部(社科基金)、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改委等跨部委十余项课题的研发与规划,主持完成苏州文化新区与工业文化城规划、青岛保税港区区港联动规划、福州连江海西新区规划、大连环境经济规划、马迭尔旅游文化创新发展规划、深圳2020产业修编规划、广东文化大省建设决策咨询规划(合作)、广东文化产权交易平台规划、广东文化产权交易规定规划等课题多项。
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龙马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首寰文旅研究院名誉院长。受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
周涛,男,汉族,1982年4月出生,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于200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汪秉宏教授和张翼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性科学、网络科学、信息物理、人类动力学和群集动力学 。
主要从事复杂性科学和大数据挖掘算法和应用研究,先后攻克推荐系统准确性-多样性困境、复杂网络链路可预测性、H指数-度-核心度关系等图挖掘领域的重要难题,他撰写出版专著6册 ,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包括Physics Report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RL等顶尖期刊。论文引用超过27000次,H指数达到77。
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201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15年当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当选第十二届中华全国青联常务委员,并担任科学技术界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获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8年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8年当选四川省政协常委。2019年获全国首批“网络名师”称号(全国共十名),四川省“师德楷模”称号 。
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
●学术及工作简历
吴锋,男,汉族,湖北人,新闻传播学博士(华中科大,2009),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系主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黄河几字弯文化协同发展联盟”创始人。2012-2016年在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苏无锡)任教,2015-2016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研究,2018年4月-2019年5月担任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负责博士后创新基地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工作,协助分管外宣办、招商局、文化局、旅游局相关工作。
以区域发展与战略传播为主线,以吴锋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从事突发事件与舆情管理(政府新闻发布、民族问题、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传媒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报刊出版发行、媒体融合、人工智能及传媒转型,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现代服务业、区域五年发展规划)等问题的研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传播学会(ICA)大会,并获最佳论文奖,在国际英文期刊发表SSCI收录论文5篇;发表国内中文公认权威A类刊上发表论文1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国内CSSCI期刊40余篇,《新华文摘》摘编2篇,中文论文H指数为12,总被引达800余次,近15年单篇最高被引次数为85,近5年单篇最高被引次数为80。科研成果获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社科联等奖励5项,2017年获中国新闻史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获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社会兼职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和结项评审专家,中宣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库评审专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发行委员会、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专家顾问,陕西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资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文化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审专家,陕西省科技厅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建设评审专家;黑山国际期刊《Media Dialogue》编委,《国际新闻界》审稿专家,西安电视台“问政时刻”特邀观察员。2020.1,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旅部)百名文化和旅游优秀培训师。2020.4,渭南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文化产业山东省文化
昝胜锋,男,1974年生,汉族,农工民主党党员,山东德州人。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后,2009年进入山东大学工作,现任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产业动能转换与生态系统(山东大学)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农工党山东省文体委副主任、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委员,入选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文化建设)、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智库专家等。
先后讲授文化产业规划学、产业商业模式、体育项目管理、战略品牌管理等。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园区运营及商业模式、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研究。代表性著作教材有《城市健康:绿色发展与系统生态》《文化产业十八讲》《文化产业规划学》《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云经济时代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研究”等省部级课题若干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笔和负责黄河三角洲、省会城市群、西部隆起带、宁夏、青海省、潍坊市、济宁市、海北州、济南市、德州市、任城区等地文化、体育产业规划及园区策划项目50多项。
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
兰州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西部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论著有《中国西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中国古丝绸之路第二卷》(俄文版)《西北文化资源大典》等十余部。兼职有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文化发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甘肃省黄河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近年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执行副院长、澳门文化创意产业
王忠,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执行副院长,教授,曾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澳门城市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首届“科研卓越奖”获得者。出版及合作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的两项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相关研究成果亦曾被《新华文摘》转载。社会兼职包括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澳门民联智库副主席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科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企业孵化大市场”“T型经济带”理论创建者。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智库专家。担任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重大课题《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思路及战略路径研究》专家组负责人,重庆市、四川省以以及若干市州十四五规划咨询专家。
在国家战略、宏观经济、“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理论与创新、智慧学习、可持续发展、代谢增长与复杂性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积极参与推动成渝地区和西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安全、区域经济、智慧城市、人民币国际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园区经济、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研究成绩突出,出版多部专著,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和报送内参件数百件(次),获得各类批示近百次,被聘为多家智库专家;担任《四川日报》特约评论员;新华网《思客》、《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新闻》《每经智库》专栏作家。在他的发起下,分别于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由中国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和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和风险建模研究中心联合在斯坦福大学成功举办了“2017中美经济学家合作论坛”和“2018中美经济学家金融创新论坛”。
曾在中央办公厅、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成都高新区、共青团成都市委、铁道部成都机车车辆厂等工作或任职。
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云南省文化厅原副厅长
范建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特聘教授,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曾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省委办公厅秘书三处处长、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产办常务副主任。担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四川大学特约研究员,云南大学兼职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约研究员,青海省人民政府顾问,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顾问,中国文化产业协作体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理论、文化产业史、中国特色文化与文化产业、中国乡土文化与民族历史文化、人文地理。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文化产业十家论集——范建华集》《中国文化产业通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文化与文化产业新论》《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中国文化产业50问》等,主持并主编《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丛书》《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产业研究丛书》《中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大系》《中华节庆辞典》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报刊复印资料》《红旗文摘》等全文转载。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等学术机构授予的“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特殊贡献奖”、“中国文化产业思想人物精英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化产业20年20人学术贡献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省政府专家评议(审)委员会成员、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政府参事、省社科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负责人和首席专家。
曾获文化部和四川省政府社科优成果一二三等奖8次,全国影评奖、四川文学奖、巴蜀文艺奖等。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中国黑珍珠餐厅专家
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四川省教育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黑珍珠餐厅专家评审,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烹饪教育分会秘书长,川菜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营养学会餐饮业营养协同创新共同体副主任、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理事、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理事、中国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四川省营养师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食疗与营养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饮食文化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饮食文化应用研究、烹饪教育、餐饮策划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著近20部。曾多次赴法国、荷兰、韩国、泰国等国交流学习,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曾获中餐科技进步奖、烽火杯饮食文化传播奖等荣誉。
峨影集团总裁、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联盟荣誉会长
向华全,男,汉族,1964年2月生(57岁),四川射洪人,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毕业,公共管理硕士。
主要经历:
1980.09--1984.07在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现西南科技大学)学习;
1984.07--1986.06雅安地区荥经县六合乡团委副书记;
1986.06--1994.04雅安地委办办公室工作(其间:1992.11--1994.04雅安地委副秘书长);
1994.04--1996.03雅安地区雅安市委副书记;
1996.03--2001.04宝兴县委书记;
2000.12--2009.11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9.11--2015.04自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5.04--2016.12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016.12--今,峨眉电影集团(制片厂)党委副书记、总裁(副厂长)。
全球创业盛典创始人、环球活动网总裁、中央电视台特邀研究员
创业导师、创业天使投资人。曾在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联想投资旗下公司(担任CEO)、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航美传媒集团(担任首席品牌官)从事多年管理工作。已助推六家公司成功上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
担任社会职务:团中央创未来青年文创艺术节荣誉副主席,全国大学生创业节总顾问,世界家风大会文创执委会主席,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评委,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CCTV《中国好歌曲》媒体评审团评委。
著名策划家,活动营销第一人。荣获中国十大节庆理论人物、中国文化产业突出贡献奖、金手指奖、北京创意新锐人物等诸多殊荣。中国唯一一位分别在国家会议中心、水立方、鸟巢成功举办万人企业家大会的操盘手。创办全球创业盛典(创业者奥林匹克)、全球时代女性盛典、了不起的中国人大型巡回活动、了不起的美丽乡村盛典、奥马奖、大爱节、环球春晚,任重走丝绸之路、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刘邦文化万里行、祭舜大典、湘商寻祖、张家界国际旅游节、泰山论坛、青岛民俗文化节、君山爱情节等大型活动总策划、总导演。
出版《创业实战》、《大活动 大营销》、《活动策划实战全攻略》、《企业文化高效落地活动案例》、长篇小说《大学城》等十多部著作。
北京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资深规划与旅游地产专家、四川
林峰,经济学博士,资深规划与旅游地产专家,北京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 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北京绿维文旅城乡规划设计院董事长 ,四川大学校友同创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赛伯乐绿维(深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首创证券总裁助理、华西证券总裁助理等,有三十余年政府政策研究、投资银行运作及旅游综合开发与旅游地产顾问的从业经验,主要致力于旅游综合开发、旅游地产开发、旅游投融资等的规划设计与运营顾问服务,多次受地方政府、投资商、旅游景区邀请,提供旅游与地产开发、旅游运营、旅游与城镇发展等咨询服务。2005年林峰院长创建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致力于旅游综合开发,提供旅游与地产开发、旅游运营、旅游与城镇发展等咨询服务。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金手指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会长、金手指文化传播集团董事长、工商管理博士、高级策划师、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MBA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成员,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常委、《四川省“十三五”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曾先后在《巴山文学》、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中国市场》、《西藏青年报》等机构任职,出版由其创作或主编的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集30余种,数百万字,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大辞典》。具有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品牌推广、文化策划、演艺娱乐、数字技术等多领域的丰厚从业经验和较强的文化产业理论功底。曾主导运营了澳门回归华灯大汇、大型电视音乐史诗片《长征组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诗乐舞《大唐华章》”、克林顿剑南春之旅、“天府文化论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文旅项目,参与策划、设计和建设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鱼凫田园—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实景博物馆、峨眉半山七里坪文化艺术区建设规划、汉源公园景观工程、桃文化博物馆、青溪古城、剑南春古街、阆中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落下闳博物馆设计与施工等文旅项目。由他担任会长的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在“四川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大会”上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牌表彰,获得2018全国“四好”商会荣誉称号,和第三届财经领秀榜“2018年度最具社会责任感机构”。
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会长、四
夏洪:笔名达夫,诗人、作家、企业家、文化产业专家、收藏家,1965年8月31日生于重庆潼南,中共党员,具有中文专科、法律本科双学历,高级注册咨询师。
现为:四川省工商联直属商协会联合党委委员、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会长;四川省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影视艺术联盟监事长;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专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专家;成都市文化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共四川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四川省工商联参政议政智库专家;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专家;成都传媒集团外部评审专家;四川职业经理人评审专家;四川省社会组织孵化园专家库专家;四川民营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郫都区乡村振兴博览园智囊团专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夏洪熟悉房地产和文旅项目的全盘运作,有丰富的文创和旅游产业全程策划经验。善于运作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平台,整合资源,推动项目落地。曾从事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和项目运作十余年,数十次参与省级文产课题和文旅项目(文创园区、旅游景区等)的策划、评审、推广。担任多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文化机构的独立董事、董事、监事长或顾问。
出版物:《水做的骨肉》、《把酒话桑麻》、《花落知多少》、《解放老板》等专著多部,在全国及各地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出各类文学作品1300多件,佳作收入海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60余种文选、文集。获全国及各地文学奖、经济论文奖一、二、三等奖等50余次。
曾任:泸州市文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泸州市青联副主席、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泸州市企业家联合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青联三农界别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西部科技》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四川省佳乐企业集团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成都中海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四川省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得过的荣誉:“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厂长(经理)”、“优秀知识分子”、“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多种荣誉和称号。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旅游百人会发起人、中国主题公园研究
任国才先生现任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兼任旅游百人会发起人、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创意旅游专委会主任。
旅游专家:从事旅游咨询、策划规划、品牌营销、运营管理 20 年,主持各类项目 100 多个,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 100 多篇,被聘为浙江大学 MBA企业导师、中山大学 MTA 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海南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长春大学客座教授,丽江市、安顺市、北川县、丰都县、横店影视城、马迭尔集团等旅游发展顾问,致力于推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培训讲师:中组部、文旅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重庆市、山西省等旅游培训专家,上海东方大讲堂、广州大讲堂、浙江文旅大讲坛特邀专家嘉宾,主题演讲和培训授课 200 多场,担任各类论坛嘉宾主持 50 多场。
旅行作家:旅行考察足迹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和中国 34 个省份、280 个地市州和 1080 个区县市,2014 年出版《任在旅途之一:行走中国》,2020 年出版《任在旅途之二:旅游行思录》,2021 年出版《旅游百人谈(第一辑)》。
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导师、上海市十大文化创新人物、四川大学本科,上海交大博士,德国西门子博士后、德国工业互联网科学家。
宽创国际是“文化科技产业的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站式平台集团,全球文创文旅科技头部企业”。源创于德国慕尼黑,上海宽创2005年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成立,自持上海市文化科技产业园(宽创国际)和文化科技馆,十六年累计数千成功案例,业务聚焦文博文旅文创+科技综合体,数字文化城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大数据 5G,各类文化场馆及文化中心(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红色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数字科技,数字文娱及沉浸式体验研发和生产。
新希望文旅总裁、新希望地产副总裁
新希望地产是新希望集团八大产业板块之一,中国房地产企业TOP4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成长速度TOP10 ,2020年实现销售金额超1000亿。
新希望地产一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传承集团“希望,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创立新希望文旅,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自创立以来,新希望文旅依托集团扎根民生,三产融合的产业基因,构建以乡村振兴、产城融合、城市更新为主的三大业务板块。
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
孙健君,导演、电影制片人。1976年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曾任南京军区前线歌剧团的大提琴手和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老师。上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1989年获得加州大学艺术硕士学位,1991年、1992年其摄影作品两度入选《世界摄影作品年鉴》,1994年回国创办了派格公司,从事民营影视行业 。2002年派格与太合集团合资后,出任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策划、制作了一系列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节目:如《环球影视》、现场综艺节目《英达脱口秀》、大型纪录片《共和国外交风云录》、电视剧《临时家庭》、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喝彩》系列等。2011年首次执导电影《富春山居图》。
青城派掌门人、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世界武林联盟中国
刘绥滨,出身于青城派武术世家,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医12年,授武30年被余国雄宗师(九十年代,中国武术协会唯一认定青城派代表人物)授权成为青城派掌门。现为都江堰市政协常委、四川省旅游学校巴蜀武术养生学院院长、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青城太极书画院名誉院长、川渝体育非遗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武术青龙七段、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顾问,兼任西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美国高校太极联盟等机构
客座教授,出任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太极拳标准教学及养生康复功用研究》课题组研究员、《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专家。国家一级拳师。道号:信玄,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四川省武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七段 、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世界传统武术联合会委员、世界武林联盟教授、世界武林联盟中国总会副会长、2008年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