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院新闻
  • ·
  • Bilibili
  • ·
  • 邮箱
  • ·
互鉴书院
  • 首页
  • ·书院介绍
    • 院庆献词
    • 书院宗旨
    • 历史沿革
    • 功能定位
  • ·书院山长
    • 山长介绍
    • 建设学派
    • 艺苑走笔
  • ·书院导师
    • ·书院弟子
      • ·互鉴智库
        • 规划项目
        • 对策建议
        • 著作
        • 论文
        • 科研项目
      • ·新闻传播
        • 最新资讯
        • 专题
      • ·文化产业
        • 最新资讯
        • 专题
      • ·美丽乡村
        • 最新资讯
        • 专题
      • ·互鉴讲坛
        • 最新资讯
        • 专题
      • 首页 > 头条新闻
      • >
      • 互鉴书院弟子怎么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互鉴书院弟子怎么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阅读量:2051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文明互鉴思想十周年、中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二十周年、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互鉴书院弟子在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互鉴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交流会,来自九州四海的书院弟子以“传承非遗,文明互鉴”为主题,分享了各自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书院弟子、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董渤主持了本次会议。


      梁雅祺
      中国山西
      地上文物看山西|三晋大地游四方
      山西有很多文化遗产,其中典型的有平遥古城、五台山等。平遥古城保存着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平遥古城相呼应的还有晋商大院,以砖木结构著名,包括大家熟知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这些大院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民居群落。再向南,我们可以找到广胜寺。在86版《西游记》中,广胜寺以其著名的琉璃装饰而闻名。值得一提的是,广胜寺内有一座水神庙,庙内有一幅壁画备受瞩目,但遗憾的是,这幅壁画已被揭走,如今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再往南行,我们会看到永乐宫的壁画和壮丽的关帝庙。
       
      平遥古城
      从山西的中部出发,如果我们从太原的晋祠开始,那里也拥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晋祠内有精美的唐代彩塑,以及古老的唐代槐树,都值得一游。
      而当我们往北走,会抵达佛教圣地五台山,其彩塑艺术尤为著名。在五台山附近,还有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佛光寺,它同样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再往北走,有悬空寺、衡山,再往北就是我们大同的云冈石窟,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有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伴随着这些著名的景点,也会相应产生各种各样的美食,从南到北的油糕,凉粉、刀削面等,总之山西的文化遗产是非常多的。
       

      竺晶
      老挝
      老挝芦笙,人民的音乐

      老挝芦笙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可以单独演奏,也常常和其他乡村乐器组合在一起为民歌伴奏。典型的老挝芦笙有14管,分两排,每排七根并列在一起,但是也有6管、10管、16管和18管的老挝芦笙。除此以外,大部分佬族传统的乡村乐器在泰国都有与之对应的乐器。所以,现今佬族的传统音乐,虽然源于泰国,但从过去到现在却融入了佬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老挝传统宫廷音乐目前主要存在于首都万象,少量存在于琅勃拉邦等地。芦笙也是中国苗族最喜爱的民间乐器。每逢喜庆佳节,苗家村寨中所有人都跟随芦笙乐曲跳起欢乐的芦笙舞,吹奏的笙声在山间回荡。
       

      老挝芦笙(图源:China culture.org)
       

      董 渤
      中国河北
      京畿重地,万里长城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又喜逢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来自世界各地,能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聚在一起畅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外互鉴,非遗交流,非常有意义。我来自河北邯郸,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京畿重地,具有拱卫京师的特殊地位,“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万里长城几乎贯穿整个省,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境内存有的各个朝代的长城,以明代长城最为著名,可以说,明代长城的精华在河北。河北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怀安马市口,全长2000多公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区段,全线有关隘、敌楼、战台、边门、烽火台等不计其数。河北省境内的明代长城,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地区等一些县、市,有些长城段落处于河北与辽宁、天津、北京、山西等省市交界处。山海关长城、九门口长城、金山岭长城、角山长城、潘家口水下长城、白石山长城、乌龙沟长城都是精华荟萃之处。

      金山岭长城(图源:雁行江湖)
       

      侯心柔
      阿根廷
      阿根廷探戈
      探戈是一种舞蹈和音乐风格,起源于19世纪末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德维的亚,大量的欧洲移民融合非洲和本土文化,促成了探戈的诞生。探戈舞蹈以其紧密的拥抱姿态和复杂的步伐著称,要求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和步伐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作为阿根廷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每年8月份会举行持续两周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探戈节(Festival y Mundial de Tango),探戈舞蹈比赛是其亮点之一。此外,探戈节期间会有众多探戈乐队和艺术家进行现场演出,展示探戈音乐的魅力。

      阿根廷探戈(图源: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官网)
       

      陈天昊
      中国四川
      “今天你转到龙了吗”?公园里的糖画艺术

      童年最开心的回忆之一,就是小时候跟着家长逛公园的时候,在糖画摊摊前,在糖画转盘上转到了一个龙,不仅仅因为我自己属龙,更因为龙的糖份量更大,能吃得满嘴留香。
      糖塑(成都糖画),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都糖画多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及戏剧人物为题材,其成品既是甜美的糖食,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可谓“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糖画制作过程(图源:织鱼影像)
       
      糖塑(成都糖画),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都糖画多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及戏剧人物为题材,其成品既是甜美的糖食,又是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可谓“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糖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虽然它属于民间传统,鲜少被官方文献记载,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民间流传的广泛和深远。关于糖画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一个就与唐朝四川射洪的陈子昂有关。这些传说虽未得到确凿史料的佐证,但却为糖画增添了几分神秘和传奇色彩。

      四川射洪著名诗人陈子昂传说与糖画艺术有关(图源:新华网)
       
      而在宋代的文献中,我们确实能够找到与糖塑艺术相关的词汇,如“石蜜”和“乳糖”等。这些或许可以视为糖塑艺术的早期形态,并与四川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糖画艺术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如今,有学者根据糖画技艺的当代价值及价值特征,深入剖析了糖画的本土性、精神性与活态性。他们认为,糖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着可参与性。为此,他们想象并设计了糖画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可接触式交互设计”理念和方案。这样的创新尝试,无疑为糖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你也对糖画艺术感兴趣,不妨亲自去成都体验一下,感受那份甜蜜与艺术的碰撞吧!


      孟然诺
      缅甸
      探秘缅甸非遗瑰宝:黄香楝粉
      黄香楝粉(Thanaka)是缅甸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之一,也是缅甸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天然的美容和护肤品,黄香楝粉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式使其成为缅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香楝粉是缅甸独特的文化瑰宝,2020年3月,缅甸政府已将其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香楝粉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缅甸。它最早由缅甸中部的居民发现和使用,随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古代缅甸的文献和艺术作品中都能找到黄香楝粉的身影,证明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黄香楝粉

      黄香楝粉是由一种名为黄香楝的树木的树皮制成的。这种树木在缅甸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树皮富含天然的美容成分。制作黄香楝粉的过程非常讲究,首先需要将树皮晒干,然后用一种特别的石磨研磨成细粉,最后将粉末与少量的水混合,形成可以直接涂抹在皮肤上的膏状物。
      在缅甸,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黄香楝粉。人们通常在早晨和晚上将黄香楝粉涂抹在面部和手臂等暴露部位,不仅可以防晒,还能起到保湿和美白的效果。制作黄香楝粉的方法比较简单,通常将黄香楝树的心材切成小块,然后用石臼或研磨机研磨成粉末即可。使用时,只需取适量黄香楝粉,加少量水或牛奶调成糊状,然后涂抹在脸部和身体皮肤上,待其自然风干即可。此外,黄香楝粉还被用作传统的美容护理用品,具有清凉、抗炎和抗菌的功效,能够有效预防皮肤疾病和虫咬。
       

      董佳琳
      中国河南
      穿越历史的桥梁|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对话
      龙门石窟夜景(图源: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不仅对国内如香港天坛大佛等其他石窟的开凿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也远及东亚朝鲜、日本、韩国等国,如日本奈良东大寺。
      但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就受到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加之在室外的曝露情况,龙门石窟的风化情况也非常严重,因此龙门石窟的保护一直是一项重要议题。针对龙门石窟的破坏情况,现在不仅对其开展了“保养”和“修缮”工作,同时也开启了龙门石窟的“数字复原”工作。2021 年 3 月,龙门石窟景区启动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项目建设,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技术,将龙门石窟主佛区及周边 31.7 平方公里的建筑、植被、景观、文物等“复刻”到线上,打造了一个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参观的数字化龙门石窟,情景式的带入和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文化复活”和“历史重现”,打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场景。
       

      邓明翠
      越南
      北宁官贺民歌
       

      北宁官贺民歌是越南的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官贺民歌是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它起源并发展于古代京北文化区,特别是今天的北江省和北宁市之间的交界区域,贯穿这一地区的河流被称为“官贺河”。官贺民歌起初用于农民和工匠在农闲时节互相交流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和社会意义的艺术形式。
      官贺民歌的最大特点是男女对唱,即“连姐”(女歌手)和“连哥”(男歌手)之间的对答。每首歌通常分为“开头”(vào)和“结尾”(ra)两个部分,开头引出主题,结尾收尾总结。歌曲内容通常表达爱情、友情和生活哲理,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北宁官贺民歌比赛(图源:thoibaonganhang.vn)
       
      表演官贺民歌时,连姐和连哥通常穿着传统服装。连哥穿长衫、头巾、白裤子和草鞋;连姐穿四身长袍、围裙、头巾和斗笠。表演场地通常是在庙会、村庄庆典或其他公共文化场所。这些场合不仅是表演艺术的舞台,也是社区聚会和交流的机会。官贺民歌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越南文化、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不同时代之间的纽带,是传递道德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媒介。此外,官贺民歌还象征着爱情、友情和社区团结。

      船上表演官贺(图源:vov.vn)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官贺民歌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北宁省政府和居民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组织官贺歌节、为青少年开设官贺民歌课程、以及在国内外举办表演活动。通过这些努力,官贺民歌在新一代中得以推广和普及。北宁官贺民歌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越南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嘉译
      中国山西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xiu)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经过多道精细工序,以天然大漆为原料,通过描金彩绘、推光打磨等过程,使得由此技艺制作的漆器制品图案丰富、色彩鲜艳,呈现出独特的光泽与美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艺水平,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骄傲。为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煤化集团于2010年购买原国有破产企业平遥第二针织厂,并改建“平遥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成立了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由中国平遥推光漆艺博物馆、中国漆器培训中心、推光漆器研发中心和漆器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中心组成,中国平遥推光漆艺博物馆已成为当地旅游的新亮点。在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中,平遥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平遥推光漆器(图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梅伊雪
      Nastia
      俄罗斯
      俄罗斯萨满教


      我的家乡是新西伯利亚,这里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它起源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族,包括尤科特人、楚科奇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萨满教崇拜自然界的力量和精神,通过舞蹈、音乐、仪式和祈祷来与神灵沟通,以求得健康、财富和幸福。这种信仰体系在新西伯利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对当地社区的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Мой родной город - Новосибирск, здесь богатое нематериальное куль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ие. Одним из самых известных нематериальных культурных памятников является шаманизм. Шаманизм - примитивная религия, возникшая у коренных народов Сибири, включая юкотов, чукотцев и другие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меньшинства. Шаманизм поклоняется силе и духу природы, общаясь с богами через танцы, музыку, ритуалы и молитвы, чтобы обрести здоровье, богатство и счастье. Эта система вероисповедания имеет долгую историю в Новосиби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и оказала глубокое влияние на культуру и традиции местных сообществ.

      萨满舞蹈(图源:梅伊雪)
       

      吴雨彤
      中国重庆
      fu陵还是pei陵?|一起揭开非遗榨菜之乡的神秘面纱
      你是否听说过“涪陵”?
      涪陵?大陆人吃不起的那个pei陵榨菜吗?
      非也非也。
      涪(fu)陵榨菜,是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
      作为重庆市涪陵区的瑰宝,涪陵榨菜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鲜美的口感,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涪陵榨菜的历史与制作工艺,一起揭开非遗榨菜之乡的神秘面纱。

      涪陵榨菜(图源:Bilibili)
       
      涪陵榨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据《涪州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县城郊的商人邱寿安首次将青菜头“风干脱水”并加盐腌制,通过榨压除去卤水(盐水),拌上香料,装入陶坛密封存放,从而制作出涪陵榨菜。这一创新性的加工方式使得榨菜的风味“嫩、脆、鲜、香”,备受欢迎。
      自邱寿安发明榨菜后,其制作工艺在涪陵地区迅速传播开来。到民国初年以后,涪陵榨菜加工业开始兴起,榨菜已遍及涪陵、丰都、长寿等11个县市38个乡镇,有大、中、小厂八百多家,总产量达到40万坛。这一传统技艺历经百年沧桑,终以特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特别的风味品质独占鳌头,百年不衰。
      涪陵榨菜的传统制作工艺独特而精湛,主要包括选料、腌制、压榨、调味等步骤。首先,选取新鲜、嫩绿的青菜为原料,经过清洗、晾干后,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青菜放入大缸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辣椒等调料进行腌制。腌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以确保榨菜的品质和口感。接着,将腌制好的青菜进行压榨,去除多余的水分,使榨菜更加爽脆可口。最后,根据口味需求加入适量的调料进行调味,使榨菜更具风味.

      世界榨菜之乡(图源:杨光葵)
       

      林淑庆
      LAM THUC KHANH
      越南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洞穴Son Doong
      Son Doong是地球上最大的洞穴,也是越南最雄伟的洞穴。Son Doong洞穴是由Phong Nha伐木工人Ho Khanh于1990年发现的,并于2009年由Howard Limbert先生领导的英国越南洞穴探险队(The Britain Vietnam Caving Expedition Team)进入勘探、勘测和测量。
      Son Doong 被称为“河山洞”,大约 230 万年前由于Rao Thuong河侵蚀长山石灰岩山麓而形成。经过河流和山脉的融合过程,悬崖下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隧道。洞穴的名字是 Son Doong,是两个词的组合:Son 是山,Doong 是 Rao Thuong 溪流流经的山谷的名称,它也意味着山中的洞穴(石灰岩),有一条地下河流经其中)。
      除了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外,Son Doong洞穴自发现以来还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和媒体纪录。Son Doong洞穴全长近9公里,洞顶很大,体积达3850万立方米,也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洞穴。该洞穴的体积比马来西亚鹿洞大5倍。Son Doong洞穴因其独特的洞内世界而变得特别并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探险家的注意:洞内有许多巨大尺寸的钟乳石(高度超过80米),有不断生长的原始森林,独特的生态系统、天气和无尽的地下河。

       
      Son Doong(图源:CNBC 截图)

      Son Doong洞内有一个高200多米、宽150多米的洞拱。有些地方的洞穴顶部已经塌陷,形成了天坑(天窗),为洞穴内的光线照射创造了条件,让树木和许多植被生长。科学家们在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里发现了200多种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藻类、一些攀附在悬崖上的藤蔓、灌木、小树、30多米高的大树等。洞内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溪流中,有些地区有深湖,是许多鱼类的家园,它们以特殊的方式发育以适应洞穴内永远黑暗的环境。


      Son Doong (Oxalis Adventure)
       
      山洞的体积非常大,可以容纳高层建筑。洞内有溪流、瀑布和原始森林。由于规模如此之大,洞内有自己的天气系统,夏季洞内温度约为22至25摄氏度,冬季洞内温度通常为8至12摄氏度。由于洞内瀑布的影响以及洞内外的气压差,洞内产生了云(雾)。
      2022年,经过32年的勘察,科考队已发现、勘察、测量洞穴404余个,所有洞穴总长220公里。尽管在过去32年里已经发现和勘察了许多洞穴,但洞穴专家表示,他们只勘察了Phong Nha - Ke Bang石灰岩地块约30%的面积。
      Son Doong洞穴推动了越南广平省洞穴旅游的发展,使广平省跻身世界旅游版图,为国际友人所熟知。
       

      李嘉怡
      中国四川
      什么?你还不知道“川菜之魂”吗?
      郫县豆瓣起源于四川郫县(现郫都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位陈氏族人无意间将蚕豆与辣椒、盐等调料混合,经过长期的自然发酵,竟产生了一种风味独特、香气四溢的酱料,这便是郫县豆瓣的雏形。此后,经过数代人的传承与改进,郫县豆瓣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郫县豆瓣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郫县豆瓣(图源:汇图网)
       
      郫县豆瓣之所以独特,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它选用优质的蚕豆、辣椒、盐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制作而成。首先,蚕豆要经过精心挑选和浸泡,然后煮熟、发酵。辣椒则需晾晒、剁碎,再与发酵好的蚕豆等原料混合,放入特制的缸中进行长时间的日晒夜露。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悄然作用,赋予了郫县豆瓣醇厚丰富的味道。
      除了在烹饪中的重要地位,郫县豆瓣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四川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四川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它伴随着四川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四川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


      朱尼
      ZUNI MBILA ESTHER
      刚果
      埃康达(EKONDA)音乐与舞蹈




      埃孔达族是赤道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以其音乐和舞蹈传统而闻名。埃孔达音乐使用ngoma鼓和木琴等传统乐器,通常伴随着婚礼仪式、成人仪式和社区庆典上表演的复杂舞蹈。这些表演通常是叙事性的,讲述当地的故事和传说。

      埃孔达音乐舞蹈(图源:朱尼)
       

      王维娜
      伊朗
      伊朗新年Nowruz

      Nowruz,又称波斯新年,是伊朗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3月20日或21日庆祝,标志着春分和新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起源于古波斯帝国,现今不仅在伊朗,还在许多中亚和中东国家广泛庆祝。
      Nowruz 的庆祝活动充满了丰富的传统和习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Haft-Seen 桌:这是Nowruz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之一。在节日开始前,人们会布置一张桌子,上面放置七种以波斯语“S”开头的物品,每种物品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
         - Sabzeh(嫩草):象征重生与成长。
         - Samanu(甜小麦发酵食品):象征力量与坚韧。
         - Senjed(银莲子):象征爱情。
         - Seer(大蒜):象征健康。
         - Seeb(苹果):象征美丽。
         - Somāq(磨碎的苏木果):象征日出和善良的胜利。
         - Serkeh(醋):象征耐心和智慧。
      2. 春天的大扫除:在Nowruz前,人们会进行彻底的家庭大扫除,象征去除过去一年的污垢和不幸,迎接新的一年的干净与美好。
      3. 火节:在Nowruz前的星期二晚上(Chaharshanbe Suri),人们会跳过篝火,象征驱散厄运和疾病,迎来新生和活力。
      4. 新年拜访和送礼:人们会在Nowruz期间互相拜访,拜见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对彼此的美好祝愿。
      5. 13天后的野餐:Nowruz的庆祝活动持续13天,第13天称为“Sizdah Bedar”,人们会到户外进行野餐,享受大自然,象征把不幸抛在过去。
      Nowruz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伊朗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传达了希望、重生、家庭团聚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Haft-sin桌子(图源:王维娜)

       
      END

      策划 | 董渤
      图文 | 互鉴书院
      校对 | 杜嘉译
      排版 | 董渤


      互鉴书院是全球首个以“心心相通 文明互鉴”为主题,贯通理论与实践,联通高校与社会,融通文化与产业的新型书院。书院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美丽中国”研究所、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国际智能文创协会等为依托,包含学术原创、社会公益、咨询顾问、教育培训、传播推广、创业孵化等服务板块,在版权运营、数字文化、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领域有明显优势。作为有“书”(文化内容)有“院”(文化空间)的共享发展平台,书院与“政产学研媒”各方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致力于推动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与人类进步。
       
       

      更多 +最新视频

      video
      • 互鉴书院3周年院庆活动花絮

      • 互鉴书院3周年院庆

      • 熊澄宇、于丹、刘洪海、舒大刚、曹丰等名家体验“智能文创”,祝贺互鉴书院成立两周年

      联系我们
      邮箱:Hujianshuyuan@163.com
      互鉴书院

      版权所有©互鉴书院

      友情链接
      • 互鉴书院
      • 书院校友平台
      • 互鉴书院教育
      工作机会
      更多 +
      • 1. 招聘要求
      • 2. 能得到什么?
      • 3. 学术行政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