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鉴书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
三生万物。2023年12月12日
互鉴书院三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在成都青羊宫 · 宽三堂举行。活动采用线下开展、多媒体平台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下30余人、线上超百人书院弟子参与了本次庆典。围绕互鉴书院
三周年的
“三“ 主题,由互鉴书院弟子、四川大学博士生
董渤主持、开展了主题文化沙龙:
文明互鉴侃大“三”。来自俄罗斯、伊朗、厄瓜多尔、马达加斯加、刚果(金)等五湖四海的朋友,纷纷抛出了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
“三”文化的“绣球”。沙龙现场的文化交流热闹非凡,围绕
“三”文化、破圈
“三”文化,各国的文化符号相互碰撞出文明互鉴的火花。
文明互鉴侃大 “三 ” 互鉴书院副理事长
曹志国指出,本次活动选择在青羊宫这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表征的空间开展具有非凡意义。青羊宫是川西第一道观,代表绵延三千年的中国道教文化,而“三”就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三生万物”是朴素的道家哲学。

曹志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硕士生导师、“2023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
李晖对“3”有着特殊的感情,原因之一是她哺育了三个孩子,更深切地体会到3个家庭对孩子教育和成长的影响。她表示,家中有一个孩子,往往能获得家庭成员全部关注,较少有分配、平衡一说;家中有两个孩子,父母可以尽量协调到位,孩子也会天然具备不需怎样也能“你有我也有”的想法;家中有三个孩子,便真有“小社会”的感觉了,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更多地依靠他们自己完成,他们对平等、公平等社会规则会更早地形成自己的理解。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何学也主张三角结构最有稳定性……“三”倡导的正是《中庸》中提到的“中和”状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李晖研究员的三个孩子名允和、中和、致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近至远、推己及人,寄予了她对家国和谐、繁荣的期盼。

李晖
宽三堂经理
廖金梅分享了宽三堂的“三”文化。“宽三堂”意为
“宽心、宽境、宽生活”的乐活汇聚一堂,既是盛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坦荡精神的延续,也是对成都人乐观生活态度的精神注脚。宽三堂的日月合庭院中,三生三愿池仙气袅袅,自藏玄机:三座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路水(天上之水、地上之水、人间之水)、三路火(天上之火、人间之火、每位朋友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之火),静静迎接着有缘而来八方贵宾。

廖金梅
梅依雪(俄罗斯)表示,在俄罗斯,“3”被认为是精神原则的化身。与欧洲文化一样,它象征着完整和完美。对三位一体概念的崇敬,即三位一体,使三位一体成为完美和灵性的象征。人本身也有一个三位一体的组织,包括身体,灵魂和精神。然而,三位一体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俄罗斯宗教思想中,而且表现在熟悉的俄罗斯童话故事、传统和家庭传统中。在民间传说中,我们遇到了三个巨人,他们必须击败三头蛇Gorynych。英雄有三个愿望,经历了三次考验,发现自己处在三条道路的十字路口。幸运的三重吻成了俄罗斯的象征。通过我们的交流我们发现很多国家对“3”的概念特别相似,但中国对“3”数字了解还是最深刻的。

梅依雪(俄罗斯)
王维娜(伊朗)指出,“在波斯文化中,我们也有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是不够的,两个是悲伤,三个是有把握的。(یکی کمه، دو تا غمه، سه تا خاطر جمع ه)这意味着没有两个不变成三个。它解释说,要想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你必须至少尝试3次,不要放弃。

王维娜(伊朗)
安妮卡(马达加斯加)表示,在马达加斯加,“三”的意思在家庭方面代表的是如意吉祥、成功发达、和睦的寓意。我们也认为“三”是容忍极限。"Jamais deux sans trois" ( Things always come in threes )事情总是三分成二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不要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忽视了其他的部分。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复杂多变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也认为有的时候一个问题不能就一次出来,应该会有第二次,到了第三次才算好了。比如我今天上午摔倒了然后受伤了,中午丢了我的钱包,晚上没赶上公交车回去那只能走很长的路回家。所以我们会用这个说法描述这种的情况,一个问题 never 出现一次。“三”还象征和谐、流动性、交互作用、选择和繁荣等。

安妮卡(马达加斯加)
来自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的
王雪杉说,“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认为‘3’文化在来源上与科学规律有关。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空间,三维之上有更高的维度,正如‘3’之上有更大的数字,但是人类的认知无法达到更高维度,所以‘3’有可能代表着人类认知的极限。同时‘3’在古文中有‘多’的含义,代表多元。在这个立体而多元的世界中,只有文明交流互鉴,才能产生‘三生万物‘的效果”。

王雪杉
安德雅(厄瓜多尔)表示,"La tercera es la vencida" 是一个西班牙语的谚语,直译为“第三次是胜利的”或“第三次会成功”。这个俗语传达的意思是,通常在尝试了两次失败之后,第三次尝试会取得成功或胜利。它表达了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相信第三次努力将会带来好结果。这个谚语强调了坚持、毅力和乐观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继续努力,相信下一次努力将会带来成功。

安德雅(厄瓜多尔)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
倪巧认为,《道德经》即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为何不是四或五生万物呢?我想从道家的角度来理解“三”,天、地、人释三之义,人居于其中,讲求与天、与地达到平衡。我们常常讲“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思焉”“事不过三”,我所理解的“三”就是谋求事物的平衡与和谐。要达到平衡与和谐,就需要不断地向外物学习,不断地与外界融合共生。我们总在面对开心或不开心、成功或是失败这种二元的选择。但却忘了其实任何时候都有第三种选择,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达到人生意义的满足,不是只做二元论的选择,“三”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

倪巧
来自刚果(金)的四川大学留学生
朱尼认为,“3”代表一个家庭—父母和孩子,“3”也代表开始和结束,也是变化和发展。

朱尼(右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
陈渝娜也认为,在中华传统文化里,有三个伦理关系:父子,夫妻,朋友,由亲情,爱情,友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基本关系结构,意味着圆满,中国文化喜欢的完整内涵。

陈渝娜
此外,还有众多互鉴书院弟子纷纷阐释了自己对“三”文化的理解。沙龙现场的文化交流热闹非凡,围绕“三”文化、破圈“三”文化,各国的文化符号相互碰撞出文明互鉴的火花。

合影留念
END 资料 | 杜嘉译
摄影 | 梁雅祺
编辑 | 董渤
排版 | 董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