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2684
6月7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四川天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互鉴书院和官塘铸匠联合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天府官塘景区举办。数十名国际友人、非遗传承人、非遗机构、文化企业、协会代表等参与了系列非遗活动。
变脸、南箫、茶艺、蜀绣……
非遗“大餐”惊艳亮相
活动现场,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官塘龙狮汇舞狮表演拉开了非遗活态化展示、体验活动的序幕。变脸、吐火、南箫、茶艺、蜀绣、合香、糖人、鸣堂等众多非遗项目轮番登场,引起了现场中外来宾的强烈兴趣。

而后,参会嘉宾还参观了天府官塘的非遗院落和非遗街区官塘铸匠微博馆和非遗集合店,并参与了古法合香手工香囊学习和制作。手工香囊是端午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外来宾纷纷表示,在端午节前亲身参与体验这种非遗项目,感觉特别有意思。

被一系列非遗“大餐”惊艳到的法国学生卜瑞明告诉记者,自己十分喜欢中国与中国文化,比如说汉服、成都、美食、绣花艺术等。“我觉得中国很舒服,很有意思,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化之一,我非常喜欢这里。”
大咖汇聚非遗小镇
畅言非遗保护与传承在“传承非遗 文明互鉴”座谈会上,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互鉴书院山长、国家社科重大课题负责人蔡尚伟表示,2024年是中国加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公约二十周年,文明互鉴面临新的机遇。
因此,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有着特别的意义。“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传承有利于促进文明互鉴,而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互鉴精神,需要‘政、产、学、研、媒’和社会各界的互鉴合作。”

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观点,强调讲好非遗故事的重要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郑晓幸表示,要高度重视形态、业态、文态的统一。而非遗是渗透到文化旅游全链条的重要因素。吃、住、行、游、购、娱、康、乐、健等等环节,都和非遗有着密切联系。应该充分发挥非遗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文态、业态。天府新区在非遗传承体系中可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可以吸引一些优秀的传承人落户官塘景区,打造一个能够回望家园,守望传统的目的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把优质的传承人、传承项目,把成都的,乃至全川的一些优质的,能够商业化、市场化的非遗技艺、传承项目引进到这里来。要特别重视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传承人自身要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不断创新,不断和变化的新的需求、新的消费、新的场景高度契合。要充分了解今天中国的年轻人,用文化需求来创造新的文化。大力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生活,真正让非遗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朱馨月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刘春春 受访者供图 审核 朱光泽 曹宇阳
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583382680975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