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家都知道这是
川大的校训,而且认为这是川大建校以来一直沿用的校训,是百年校训。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那么川大之前的校训是什么呢?这一个漫长的故事,要从川大的文脉源头——汉代文翁石室的开创说起。
两千余年前,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
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由地方政府开办的学校,也是当时的蜀地最高学府,学风卓荦,人才辈出,名冠西南,培养出诸如司马相如、扬雄等顶流人才。后文翁石室历经岁月,经久不衰。从1704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旧址上建
锦江书院,至此开始有系统的办学理念,但直到后面1875年张之洞创办
尊经书院,这是川大草创的一个正源。当时在尊经书院旁边就挂了一副非常好的对联,相当于校训:
“考四海而为儁,纬群龙之所经。”意思是说尊经书院的学生,放在四海之内都是俊杰,这种理念一直贯穿到后来的办学历史中。而作为川大正式的校训,被广为传播的是国立四川大学的校训,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立大学都取消“国立”两个字,国立四川大学就变成四川大学、人民川大。人民川大当时就和人民北大、人民清华一样。大家都从上而下积极贯彻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学校自己实际上并没有专门的校训。改革开放以后,校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被各个学校所重视,后来川大又确立了
“博学奋进,求实创新”的校训,这个校训和川大的气质也还是比较吻合的,但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因为当时很多学校都是这些词,除了博学这一点跟综合大学还有点相关性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万用的校训。
川大的校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师生校方也意识到了,后来要找有特点的校训,就从毛泽东给川大一位老师的信里面拈出了两句话,叫“精韧不怠,日进有功”。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字过于生僻,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所以很难传播,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就被作为学校的正式校训在使用。
▲蔡尚伟在文翁石室
后来有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跟校训这件事产生了关系。时任川大图书馆的馆长,后来任国家图书馆业务副馆长的陈力老师,当时他给图书馆的一位老师、也是我的一个同学杨怡,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从中国典籍里面去找一句话,不超过12个字,作为川大图书馆的馆训。杨怡同学花了一点时间去琢磨这件事,但是琢磨了一段时间,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处,因为大家都是同学关系比较好,他就说小蔡我这个事就麻烦你帮忙,明天早上给我拿个方案,找个出自典籍的可作为川大图书馆馆训的一句话。对我来说,我觉是很有趣的,可以让我动脑筋,我丝毫没有推迟,就承担了下来。因为此前我给川大图书馆也写过一些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当天晚上我也是搜肠刮肚,想了很多著名人物的词句,但是总觉得意识不到位,后来我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我还在想这个事,突然面前就浮现出八个大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一下就意识到这个和我们川大的关系是天衣无缝的,“川”和“大”正好在中间,并且这八个字把图书馆的藏书功能凸显出来,作为川大图书馆的馆训是很贴切的。后来我心里也在想这句话,作为川大图书馆的馆训可能有点可惜了,它是具有川大校训的这种气质,当时我想先把图书馆馆训给解决,我就马上给杨怡打电话,杨怡一听挺好,马上给陈力老师打电话,陈力老师说对的、就是它。基本上不可替代的,川大镶嵌在中间,天衣无缝,来自于林则徐的自勉联。那么陈力老师一听挺好,非常适合川大图书馆,马上做喷绘,就在川大图书馆的正门前面立了非常大的一块牌,上面就赫然地耸立着这八个大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立起来后的效果就是所有经过这个地方的人都以为这就是川大校训,民间就都把它慢慢地视为川大校训,但真正被确立为川大校训实际有一个转折点。
▲蔡尚伟在尊经书院
后来有一次卢铁城校长举办一个记者新闻发布会,这是我的老师蒋晓丽老师组织的,那么我印象很深,当时第一个提问的记者就问卢校长,“我们从外面进入川大,一进来就看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几个字,都觉得非常震撼,非常贴切地体现了川大的气象,请问这是川大校训吗?”卢校长当时也很智慧,回答道“你说得非常好,的确这八个字非常适合川大的表达,非常符合川大的历史现实,符合我们的学科结构,虽然现在还不是川大校训,但是我们会认真考虑”。我记得一周以后,学校就正式宣布川大新校训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慢慢的在传播过程中,大家可能就忘记了这个转折,大家觉得它跟川大的关联度实在是太高了,就是天衣无缝的“川”、“大”两个字镶嵌在其中,并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契合了川大2000多年的发展渊源, 300多年连续办学的历史,荟萃名校,不断合并和分化的一种办学的历史,这都非常符合川大的学科结构(整个中国学科结构最完整的两所高校之一,浙大和川大。学科结构最为完善,学术实力也是名列前茅)。“海纳百川”几个字跟川大的文、理、工、医全覆盖的学科结构高度吻合,“有容乃大”是川大讲究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这么一种思想传统。而这个传统是很多年以来川大都有的,特别是在国立成都大学时期,当时张澜在川大前身当校长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国立城大就是国立北大的成都版或者西南版,完全秉承了北大的那种办学的理念和模式。所以这种精神实际上今天走到后面,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概括,就更加贴近了川大本身的这个名称,它的接受度、传播度还是比较快,就把它变成了这么一种认知。
▲国立四川大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种为国担当的精神,连通了川大各路先贤所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用简洁而有底蕴的八个字,把川大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A类高校的一种精神气质也比较好地体现出来,这种气质精神跟我创办互鉴书院的气质也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我也非常希望互鉴书院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互鉴精神,把我们自己的内心建设得更好,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好,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好。
▲四川大学
编辑:梁雅祺
排版:董渤
配图:梁雅祺
资料:唐梦岚
一审:董佳琳
二审:陆华玉
终审:杜洋